松紧带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松紧带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拿什么付你钱亲爱的Kindle

发布时间:2020-07-21 10:46:12 阅读: 来源:松紧带厂家

有一件事情不能不承认,再等两年出生的孩子们,他们可能永远不必使用纸质书,就像我们不需要阅读竹简一样;甚至永远不用会写硬笔字,就像我们不需要会握毛笔一样。Kindle降临,不是亚马逊推动了数字阅读时代,而是数字阅读时代唤醒了亚马逊。

6月18日笔者在798的白石茶馆赶了Kindle测评会的晚场,媒体对Kindle的冷感在预料之内,毕竟国内书籍的读者不多,而习惯数字阅读的年轻一辈读者就更不多了。自从国行的Kindle面市,媒体的视角都是盯在数字出版的预言和价格,但分析和言辞代表不了趋势,一切都要由市场和时间来证明,而有些事情也已被证明(在2011年4月之后,亚马逊每销售100本纸质书,就要销售出105本Kindle电子书。这其中还包括许多根本没有电子版本的纸质书,此外又不包括免费的电子书,若同时考虑这两种情况的话,纸质书对比电子书销量的差距将更大)。因此笔者的文字既不是预言,也不是如何迎合趋势的Tips,本文旨在挖出一些本身存在的问题,告诉你为什么国内的数字阅读来得会更晚一些。

正版品质不如盗版,让用户凭什么付钱

用了Kindle的朋友可能会了解,Kindle中文书店的正版书籍质量不堪言喻,标点错用、文本不齐、缩进参差,截图能告诉你封面都是如此的丑陋,甚至很多畅销书的质量远不如社区坊间的网友破解校正的版本。

亚马逊的Kindle硬件设备博取了很多用户的信任和喜爱,但中文书店的内容呈现真的很山寨,从产品的视角来讲是从内容和使用的层面不重视用户的体验,但对更多的普遍读者而言,就是缺少最根本的尊重。花钱的比不花钱的品质还差,商品的拙劣伤害了品牌与用户信任。就连亚马逊的同胞可能也承认,Kindle在中国的用户属“小众”而“高端”,他们岂不是更容易获取免费的电子书,或者干脆拿起Kindle的设备更换体验更好的阅读系统和商店。

愚公移山打磨版式,老方法难酿新事物

迄今国内最用心打磨电子书版式的就是多看,但三年来从做Kindle平台的阅读系统起步,至今遍及iOS和Android平台且书城也已运营一年之久,书库存量也就几千本,和亚马逊的免费电子书存量差不多,可笑的是还远不及很多书友网盘的存书量。很尴尬,多看的编辑苦心排版和审校,的确打造了很棒的电子书版式,但成本离奇的高。电子书时代运用古典手段是跑不起来的,比如积极运用数据结构化的处理和UGC的力量,才是电子书数据源的完善之道(尤其是审校部分)。或者有些朋友担心UGC(用户贡献内容)的可能,逛逛Kindle的社群,看看精校破解书籍的数量,你就彻底地懂了。

市场迟早都会打开,但不能不懂用户心

电子书时代的来临是早晚的事儿,在Kindle媒体测评会与西岸奥美(Kindle中国市场合作方)的客户经理聊天,发现了他们自己多是Kindle的用户,明白把Kindle打造成用户的“口袋图书馆”或“身边书房”是正确的方向,但对电子书和阅读软件的体验方面,对用户需求的了解、以及转换成产品功能和服务的抽象还欠缺要领;即使他们和Kindle团队已认知了封面和版式的问题,Kindle团队也很努力,但市场是残酷的,有多少用户在Kindle刷双系统,早期的Kindle商店赶走多少用户,本身就“小众”的群体再跑掉一些对kindle是危险的。

多看方面的问题更严峻:一是现有的动作越来越趋向“小众”,但瞄的却不是“小众”的重度书虫,大众图书消费的需求是内容第一功能第二体验第三,整体在笔记导出之外也无本质改进;二是对用户的描述中心倾向“自我”而不是“用户”,排版本身是做好了不加分做不好会减分的事情,对用户而言排版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“漂亮的电子书”对读者意义不大(就犹如甲出版社比乙出版社的排版好),但叫嚣反而容易招来骂名,出版社的数据源一旦不好,“多看出品”也容易错误百出,自己辛苦的程度和用户价值的大小是两回事儿;三是缺少互联网方法的尝试,古典手段难以酿造全新事物,现在70名编辑叫苦的问题,换成700名编辑可能也解决不了。

最有品牌知名度的亚马逊和最有圈内口碑的多看都面临不同的问题,Kindle硬件的降临却是真的填充了国内数字阅读生态的重要一环,但要让用户付钱,需要构建的是包括内容的数量与质量、内容获取方式、功能和体验,硬件和云端构成的完整服务生态。数字阅读的脚步早已很近,如果亚马逊和多看出了闪失,重视用户体验和擅长互联网模式与方法的阿里巴巴、腾讯和百度是随时有可能后来致胜的,他们与豆瓣、当当和京东可有本质的不同。

大数据行业入门

web前端怎么样

JavaScript开发AI

Java开发支付系统